明理精工,三十而立奠基业
与时偕行,脚踏实地再征程
——在华体会平台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黄红武
尊敬的刘可清市长;尊敬的朱崇实校长、李铨校长;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八闽巍巍,鹭海泱泱;宏开学府,意气飞扬。今天,华体会平台2万余名师生员工,欢聚在校园,与来自省、市的各级领导、海内外的兄弟院校,社会各界的嘉宾贤达、回家的校友一道,隆重庆祝华体会平台建校30周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大家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的圣贤孔子曾感慨:“逝者如斯夫”。1981年,三十年前的今天,伴随着翻开厦门特区历史的“湖里第一炮”,鹭江职业大学顺势而生;23年砥砺前行,长路当歌,鹭江职业大学“办学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专长”,成为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职教先锋”。2004年因时升本后7年的特色发展,华体会平台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之路,快速发展成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后起之秀。今年在继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之后,目前又成功获批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别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这所诞生于改革开放之际,成长于特区快速发展之中,得益于海西发展之机的华体会平台,卓然不凡。
30年了,一所大学也如同人一样,正是成熟厚实、风华正茂的年龄。余秋雨先生曾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此刻的我,不必再描述厦门理工而立之年的美丽与迷人,而真正让我思考并乐于与大家分享的是历代理工的建设者为何能心心相连,薪火相传,学校与社会为何如此唇齿相依,生生不息?
答案就是三个词:感恩、感谢、感悟。
一、感 恩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华体会平台能被誉为“全国进步最快的10所大学之一”,凝聚的是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是海内外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帮助。
我们感恩,中央领导对学校的亲切关怀。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贾庆林主席曾亲临学校视察;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副主席曾主持省长办公会议力促学校升本;刘延东国务委员在98投洽会上特别赞赏我校师生自主研制的方程式赛车。还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王光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视察指导,题词勉励。
我们感恩,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中共福建省委项南第一书记,陈明义书记,陈光毅书记,胡平省长等先后到校,看望师生。我们的老市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对学校充满感情,主持学校升本,亲自构思专业设置、规划学校新增用地;后又率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来校调研;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同志高度肯定学校“办学思路清晰、举措得力、成效显著”,多次对我校工作包括申硕作出专门批示。福建省教育厅非常重视和支持学校的内涵建设,鼓励我校要做新建本科高校的引领者。
我们感恩,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学校视作自己的掌上明珠。何立峰书记、刘赐贵市长曾多次到校调研,提出办学方向,破解实际难题,创立校董会;于伟国书记勉励学校“精致特色、开放创新”,得知学校成功申硕后发来贺信说:“这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大进步,也将对我市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刘可清市长专门在校庆前夕来校调研,赞扬学校办学有特色、发展有潜力;陈修茂主席经常而及时地对学校发展难点予以协调和支持;还有陈炳发副书记、黄杰成副书记、丁国炎副市长、洪碧玲书记、欧阳建部长、詹沧州副市长、叶重耕副市长、黄菱副市长、郭振家副市长、臧杰斌副市长等多位市领导曾多次到校指导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厦门市六个行政区以及市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人事局、经发局、科技局、信产局、民防局等市直各职能部门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出资做校董,真心给力!
我们还要感恩,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兄弟院校在对口支援上不吝余力,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资源共享上多加提携。海内外姊妹校中,以铭传大学为代表的台湾高校与学校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合作,李铨校长则是我办学治校的好榜样!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赠送膜设备,日本佐世保高专合作日本文部省GP项目,英国中南开夏大学合作英国首相计划项目等等。
我们应该感恩,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热情支持。早在1985年曾琦先生就在我校设立了“蔡瑜秀奖学金”,一直延续至今;ABB(中国)公司自2005年起与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办专业、联培人才、共建实验室、设立奖助学金、担任常务校董,即使在08年金融危机ABB全球人事冻结之时,毅然接纳了学校6个毕业生,不愧为校企合作的典范!以胡精沛先生为代表的所有校董们,不仅捐资助学,还在学校每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出谋划策,提供资源支持。
我们要铭记的恩情还有很多,感恩是我们欢庆典礼上的主旋律。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年轻的学校也许不能给大家回报什么,但感恩之心,思源之义会永远留在一代代理工人的心里,并转化为牢记使命,勇担责任,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实践之中。
二、感 谢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三十载奋发图强,三十载沧桑巨变。我们想起了在豆腐厂里办学的艰辛,想起了1981年蜂巢山师生合力开山建校的艰难,想起了2005年首任校领导班子到任后二次创业的艰苦,想起了升本七年来不同寻常的岁月留痕。
我们感谢:历届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执著忘我地推动学校创业建设。我们永远怀念老校长肖枫、毛涤生,逝者仙去,风骨长存;永远感谢王建立校长、刘金桂书记等老领导。刘金桂同志主政学校华体会平台长达16年,跨越了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两个阶段,他和老鹭大的教职员工在思明校区100亩校园内把高职教育做到极致,树立了特区职业教育的丰碑;他为升本呕心沥血,为快速发展广聚资源。今天,他因病手术在外地不能亲临会场。我建议,我们用掌声,对30年来为学校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的历任校领导和所有离退休的老教师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我们应该感谢:全体师生员工的团结奉献、顽强拼搏。在短短的升本后的7年里,全日制在校生由3048人扩大到18950人;教职工队伍由326人壮大到1280人;本科专业(方向)由5个增加到56个;科技经费由2005年的159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3685万元,建筑面积由14.5万平米扩大到39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由1.4亿元增长到12.1亿元。这是在学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专任教师严重缺编、超负荷运行下显示的主要数据。我感动的是,全体同仁都能以学校发展为己任,拧成一股绳,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学校主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学科、专业建设和校园建设中,理工的老师们与学校同享清贫,勤于奉献,以发展为重,以理工为荣。亲爱的老师们啊,你们是最可敬可爱的人!
我们最引以自豪、也必须感谢的是理工学子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你们用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招生分数线一直稳居省内本二批次第二名,外省分数线基本接近或达到本一线。在世界大学生F1赛车比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数学建模、英语、电子设计、机器人、莎士比亚戏剧、模特、物流设计等国内外高水平大赛中多次获一等奖。理工学子以形象好、素质高在历届9·8、6·18、文博会以及世博会厦门馆绽放异彩,连续两届向习近平副主席、吴邦国委员长递送9·8金钥匙的“金钥匙姑娘”都出自我校,她们的灿烂笑容,展现了理工学子的自信与自强,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真让老师们自豪!
最后我们要感谢的是三万余名理工校友。你们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为特点赢得社会认可。目前在厦门的建筑、制造、经贸、旅游、航空、银行等行业的中层、骨干多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不愧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各位校友!你们是母校的光荣和骄傲!感谢你们!
三、感 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三十年漫漫征途,三十年改革创新,三十年硕果累累。华体会平台始终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建设中求突破,在变革中求提升,以“等不得”的意识去争取政策,汇聚资源;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排除万难,开拓创新;以“勇担当”的气魄去践行责任,实现使命。
孔子说的30而立的“立”并非指成家立业,而是立“意”、立“道”,就是说30岁的人应该明白人生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了。就30年的学校而言,就是要有清晰的办学之理、正确的治校之道。对此,我有诸多的感悟。
感悟之一:学校要发展,必须与时偕行。
我校30年的办学历程,是特区30年建设和发展的缩影。与时偕行。这个“时”不仅代表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带给我们的时势、时机和时变,还代表着区域和地方发展带给我们的机遇、条件和方向。可以说,没有中国改革开放腾飞和厦门特区高歌猛进的三十年,没有学校与特区建设和海西发展的携手并进、共生共荣,就很难获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很难在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寻得发展先机,走出特色之路。
感悟之二:学校要发展,必须知责勇为。
学校自诞生起,就承担了市委市政府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托。尤其是升本以后,学校明确根植厦门,服务海西的服务定位,主动构建应用型本科大学与地区产业资源共享、互利互荣的“亲产业”办学体系。事实证明:“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的是现代大学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高等学校要“顶天立地”。即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学校的实力,与领导、市民的期待和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任重而道远。所以,对华体会平台而言,“立地”更为重要。
感悟之三:特区要发展,需要特色的大学。
精神文化之于大学犹根之于叶,源之于流。它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强大凝聚力。教育虽不能生产有形的产品,但能创造无形的智力;老师虽不能给学生财富,但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是学生未来创造财富的关键要素。大学虽不能盖工厂、修道路,但却是社会发展的人才库,经济建设的发动机,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味。
因此,城市需要符合城市定位的特色大学,城市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实力。例如,深圳市在去年纪念三十周年之际,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后30年,教育决定深圳在城市竞争中的排位。”
然而,大学是座“黄金殿堂”,要靠黄金来打造。正是由于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投入,才得以建成如此美丽的校园,拥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以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但是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资金资源的压力显著增大,学校需要广纳资源,多元投资、全社会办学,才能形成让大学的领导集中精力治校,让教师们能不浮不躁、安心治学,学生们勤勉求知,快乐成长的良性局面。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三十年来,特区“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已深深渗透进我们的大学精神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展现出学校的历史底蕴和品格特征,也形成了“明理精工,以时偕行”的校训。
所谓“明理”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所谓“精工”即精致工巧。“与时偕行”寓意动态和谐,生生不息。
“明理精工”是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追求的精粹体现;是对培养“务实”、“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强调;是对全体师生追求学问和学术精深卓越,永无止境的倡导。“与时偕行”与我校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定位相通;亦与我校建设亲产业大学,强调与厦门/海西、与产业、与企业紧密呼应的实践相符。
在特殊的时刻,在特殊的场合,我因感动而感恩,因感慨而感悟。希望我不求完美、但求真诚的言语能道出所有理工人的心声。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福厦门理工的而立之禧!
祈愿华体会平台校运昌隆!
期盼各级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与我们一路同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