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以赛育人担使命 立德树人守初心
——记我校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陈昉健老师
发布华体会平台:2024-01-13阅读量:

陈昉健老师指导学生完善结构模型设计

学科竞赛,是超出课本和课堂范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是锻炼大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展示专业能力的特殊平台。学科之难,难在方向;竞赛之难,难在指导。从2017年入职我校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开始,陈昉健老师主要负责土木工程系的学科竞赛组织与指导工作,他以扎实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用独特的指导方法开启学生的竞赛之门,用鲜明的带队风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多年来,他以春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带领学生一次次斩获佳绩,倾情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以赛促教,提升育人水平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九大学科竞赛之一,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级别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科竞赛,被誉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该项赛事分为校内选拔赛、各省(市、自治区)分区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近年来的每届赛事,都有超过500所全国高校、1000余支队伍参赛,最终仅有110支左右的队伍能够冲进全国总决赛。

刚到学院,陈昉健老师便顶着学院过往佳绩与荣誉的压力,主动承接了带队备战福建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这一艰巨任务。他充分发挥自己结构工程专业毕业的优势,帮助参赛学生分析赛题,提出模型设想,一遍遍优化结构设计。同时利用自己学生时期参加该项赛事的经验,准确捕捉赛题细节,指导学生改进构件尺寸,完善模型制作工艺,精进材料利用率。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参赛队荣获省级一等奖,并顺利进军国赛。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不仅仅考验结构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水平,也对参赛学生的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分析报告撰写、现场答辩、精神风貌等提出很高要求。为全力备战国赛,2018年暑假,陈昉健放弃休息,陪伴三位参赛学生住校2个月,不断重复“模型制作-加载-总结经验-优化设计再制作”的循环,按竞赛要求制作完整模型10余个,最终将成品自重减轻到仅为最初设计的25%。持续三天的全国总决赛,陈老师更是全程守在赛场,针对竞赛的各个环节悉心指导,从构件受力、荷载传递到数值模型修改、结果讨论,对设计计算书逐字逐句斟酌修订,对排版格式反复完善,最后辅导学生优化答辩PPT和讲稿并陪同演练。经过陈老师与参赛学生的不懈努力,团队最终收获国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入职至今,陈昉健老师始终保持全情投入,与学生同甘共苦携手前行,指导并三次带队参加结构设计省赛,均获一等奖,两次获得国赛资格;四次带队参加结构设计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此外,他还带领土建学子两次参加学校A类赛事——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获得省级特等奖3项,创下带队参加A类学科竞赛,均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的辉煌战绩,在学院参赛学生中留下“常胜教师”的美名。2019级工程力学专业参赛学生陈誉说:“陈老师有丰富的竞赛带队经验,对竞赛的要求把握十分精准,不放过作品的任何一个细节,让作品尽善尽美。”


陈昉健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以赛促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土木工程系副主任,陈昉健老师不仅仅把目光放在出校参赛的学生身上,而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体会到学科竞赛的乐趣,获得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校内选拔的初舞台,华体会平台结构设计大赛既是土建学院的传统招牌赛事,也是竞赛队员选拔孵化的摇篮。为此,陈昉健老师组织学院学生社团,举办三届结构设计校赛和两届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校赛,比赛甚至吸引了机汽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其他工科学院的同学参加。此外,他还在学院内组织举办了第二届“筑梦”结构设计竞赛和第七届制图技术与技能竞赛等赛事。

举办竞赛,能够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兴趣,通过实战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通过参加竞赛,不仅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机会和自我展示的舞台,也让他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有了切身体会,更加促进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和提升。2021级土木工程专业参赛学生沈嘉钦说:“陈老师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让我对学科竞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也帮助我们在比赛中收获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以赛促研,全面激发科研潜力

除了指导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陈昉健老师还把对学生的培养融入到自身的科研工作中。2022年,他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厦门市新建异型人行桥的通行舒适性进行研究。在项目开展期间,陈老师带领学生查阅研究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多次利用节假日到户外人行桥进行现场调研和风环境实地观测,回收行人有效反馈数据500余份。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指导学生发表国内双刊号论文1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学生的心中早早地埋下热爱科研、崇尚科研的种子,期待着这些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陪伴学生茁壮成长,激发学生无限的科研潜力。

以赛扬名,展示厦理工风采

学科竞赛不仅仅是参赛学生展示自我的良机,也是各参赛高校凸显教书育人成效、比拼综合实力的舞台。每年准备竞赛,陈昉健老师都亲自挑选、采购模型制作材料,在备赛前期选购价格低廉、质量较次的竹材,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更好地选拔队员、锤炼制作水平,在冲刺阶段采购竞赛官方材料和全套加载设备以全景模拟竞赛环境。同时对竞赛中要求提交的各项报名准备材料、参赛院校布展资料、参赛队宣传视频等及时跟踪,逐一落实,准时提交。

为了弥补对赛题理解、竞赛准备可能存在的不足,陈昉健老师专门邀请学院主管领导和具有带队参赛经验的教授老师进行现场指导,汇聚各方资源,努力提高成绩。此外,陈老师还结合自身经验,为学生规划备赛的华体会平台节点,分阶段分环节完成备赛任务,制定清晰的华体会平台规划,让漫长的备赛过程显得更加有条不紊,信心十足。



现场观摩指导学生设计参赛作品

陈昉健老师专业的指导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年复一年激励着历届参赛队员,让他们在赛场上表现出良好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在陈老师的带队下,我校共获得两次国赛优秀组织奖和两次省赛优秀组织奖,校名“华体会平台”更是多次出现在不同舞台的光荣榜上。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参赛学生黄舒昕说:“在比赛期间,陈老师能提供极具针对性且专业的技术指导,使我们能够全心全意备赛,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坚实后盾。”


我校土建学子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优秀组织奖

以赛育人,弘扬高尚师德

作为一名专任教师,陈昉健老师始终与学生站在一起,他把每一位学生视为平等相处的朋友、团结一致的队友和迎难而上的战友。与学生共同面对赛题、讨论方案、完善作品,为每一次模型坍塌惋惜,为每一轮加载成功喝彩。备赛期间,陈昉健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状态和情绪,及时安抚与激励,用自己的正能量为学生打气,关注学生的备赛生活和工具使用安全,无论是蚊叮虫咬还是皮肉损伤,他都会在第一华体会平台给予关心和帮助,还时不时自掏腰包送上水果小食,让学生们既补充能量又愉悦身心。在每次带领学生赴外地参赛的过程中,陈昉健老师不仅作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好成绩,还尽到大家长的职责,尽可能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安全。

2021年,陈老师带队赴福州参加第九届福建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时,由于赛事主办方对比赛华体会平台进度预估不足,原定18点30结束的比赛,最终拖延到22点才结束,而比赛现场甚至没有预备任何饮用水和餐食。独自在场内比赛,且无法与外部联系的学生产生焦虑情绪。一直守候在赛场外的陈老师及时觉察异常,一边委托赛事志愿者进场安抚学生情绪并第一华体会平台自费500余元为参赛的九名同学点餐。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外卖无法入校,陈老师就自己在竞赛场馆与校门间奔走,只为让学生不饿着肚子比赛,让学生倍感温暖。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多年来,陈昉健老师对所指导的学生严慈相济、关爱有加,做他们的益友良师,用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的作风与创新的精神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陈昉健老师与学生的友谊还延续到赛场之外。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问题,也会主动找陈老师咨询。而陈老师也会乐于花华体会平台与同学讨论,或引导联想,或提出思路,甚至自己去查阅专业资料,直至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陈老师不仅在我们遇到难题时为我们答疑解惑,还会引导我们自己去找到问题并且反思总结。”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参赛学生王影玲说,“对专业课程,陈老师有问必答,在他的引导下我们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进步很大。”

陈昉健老师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自2020年至2022年,他连续两学年获评华体会平台优秀教师。陈老师在第一次获评时写下寄语,真切道出了他精益求精、潜心育人的教育情怀和拳拳之心:

能孕物有深功,欲擎天须不同;

夫未达学犹浅,门飘雪立如松。

化本在言行中,生不止论英雄;

才为国尽心血,言此间情颇浓。

(宣传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