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
厦理工学子寒假活动文化底蕴十足
发布华体会平台:2024-02-18阅读量: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关于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2023—2024学年全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我校组织开展了“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学子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在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人民、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素质,以青春之力量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深刻理解“两个结合”重大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探源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队员前往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壳丘头遗址群等地进行中华文明探源调研实践。师生们参观了龟山遗址保护区、海丝遗珍展厅、史前文物展厅等区域,了解国际南岛语族起源及扩散的历史、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切实感受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演进格局。实践队员向现场工作人员请教和探讨,从“语-族”、“锛-壳”、“陆-海-风”三个层面深入探索史前文化和中华文明,并进行现场演说和视频制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进行中华文明探源调研实践

在三明尤溪朱子文化园,马克思主义学院 “承韵朱子家风,赓续中华文脉”社会实践队开展朱子文化家风研学活动,了解朱熹生平事迹,感受朱子文化丰富内涵与深厚底蕴,探寻朱子文化精神魅力。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基因密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所在。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观朱子文化园

红色文化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第六党支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组建实践队赴上杭县古田镇和才溪乡开展研学主题党日。通过学习古田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参观古田会议、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及相关旧址、瞻仰领袖毛主席、重温入党誓词和开展研学交流,重温光荣革命历史,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

计算机学院师生在毛主席纪念园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

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组织“高山讲解队”志愿服务宣讲团赴军营村高山党校,感受军营村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实现乡村蝶变的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同时就进一步发挥高山讲解队作用,更好地参与军营村文旅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军营村文旅可持续发展和红色资源的合理开发积极献计献策。

文旅学院师生为军营村文旅可持续发展和红色资源合理开发献计献策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通过实地参访与视频直播参与的方式,组织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当年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

光电学院师生参观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文脉守护篇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队成员前往泉州和厦门开展主题为“赓续八闽文化根脉 打造建筑文化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福建篇章与时代展望”实践调研。

社会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鼓浪屿、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了解了本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厚植了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在泉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调研

软件工程学院师生们深入了解鼓浪屿八卦楼等文化遗产故事,了解鼓浪屿作为“世界非遗社区”的发展历程,参观林巧稚纪念馆,真切感受到“徳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的境界;走进鼓浪屿华侨历史文物陈列馆,了解华侨故事与贡献,感悟华侨爱国和奋斗精神;参观抗日时期的革命旧址,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地区早期的革命活动,重温红色历史;参观鼓浪屿历史文化博物馆,了解鼓浪屿作为“历史国际社区”的发展历程、文化价值;瞻仰郑成功雕像,纪念民族英雄的同时期盼两岸同胞早日相聚。

软件学院学生参观抗日时期鼓浪屿上的革命旧址

“闽人智慧”篇

外国语学院组织实践队员前往鼓浪屿、厦门市文化馆、厦门市博物馆、同安孔庙、同安传统锡雕技艺传习中心等地实践调研,增强对闽南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走进浒井公益图书馆开展珠绣、年画制作等教学活动,借实践之帆,扬中华文化之韵,追领袖之光。

外国语学院师生走进厦门珠绣技艺传承工作室进行交流探讨

精神文明篇

设计艺术学院社会实践队及创新实验班师生联合党支部发挥专业特长参加“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正气福建“名片”的践行活动走进下沃社区,与当地居民、商家、游客开展猫街商圈打卡Community Walk活动。队员们精心设计了春节街区打卡地图,设置了极具下沃猫街特色的国潮风打卡点,营造喜庆祥和的新年氛围。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视角感悟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计学院师生与下沃社区联合开展猫街商圈打卡Community Walk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中强调要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组织实践队前往集美人文馆了解集美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感受嘉庚精神,领略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土建学院师生在集美人文馆领略闽南文化独特魅力

数字赋能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组织“智”寻领袖闽西足迹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进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沿着领袖闽西足迹学党史,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优势,探索数字赋能闽西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

计算机学院学生使用无人机拍摄烈士事迹陈列馆内景

乡村文旅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学生组成“走进乡村,感知中国”社会实践队,前往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和沙县俞邦村,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实地调研。追寻总书记足迹,感受乡村变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在中国“碳票第一村”常口村,实践队先后参观初心馆、村史馆、“擂茶生态一条街”、两山学堂和常上湖观光旅游项目,了解常口村如何在总书记的嘱托下进行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打造重点文旅产业。在拥有“沙县小吃第一村”美誉的俞邦村,实践队成员重点考察茶社、精品民宿、研学馆、小吃街、特产街等项目,与商家和游客深入交流,从而更好了解沙县小吃产业“崛起”历程,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地调研

影视与传播学院实践队前往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走访调研村落发展现状,与村委书记座谈交流,了解后坑村在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文旅所付出的努力和目前遇到的困境,共同探讨未来发展的前景规划。深入了解漳浦竹编工艺,深刻感悟乡村非遗文化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

影视学院师生与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村委书记座谈交流

校团委、宣传部、学工处、相关二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