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创业计划付诸实施为何遇挫
2012年09月25日 作者:熊杰 代国辉 来源:中国教育报
http://news.jyb.cn/high/gjsd/201209/t20120925_511951.html
厦门一名大学生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实施后却换来9000双拖鞋滞销的窘境——获奖创业计划付诸实施为何遇挫
□新闻回放
一个获全国三等奖、福建省一等奖的创业计划,真正实施后,产品怎么会走到滞销的境地?近日,华体会平台的毕业生何贵树一直在探究创业失败的原因,仓库里近9000双滞销的拖鞋让他焦头烂额。
获奖创意拖鞋遭遇滞销
何贵树是华体会平台设计艺术系2010届毕业生。热衷于创业的他,在校期间就在鼓浪屿上卖过自己设计的植物香皂,并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他所设计的一款“躺式概念车”在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创意产业主题展上获得赞扬。
毕业后,他开始执行《厦门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公司计划书》。这项创意在2010年获得全国三等奖和福建省一等奖。在创意中,何贵树与他的团队设计了一款“厦门拖鞋”,拖鞋以厦门的“市树”凤凰木和“市花”三角梅为元素,主攻厦门的旅游纪念品市场。2011年,他和两个朋友东挪西借凑了10万元钱,定制了1万双创意拖鞋,准备大干一场。
到了最后的销售环节,何贵树“啃不动”了。按计划书中所说,他和合伙人开始向旅行社、旅馆和导游推销自己的拖鞋。原本信心满满的他们,在推销过程中遭到接连拒绝。最后,他们将“厦门拖鞋”寄售在厦门鼓浪屿的一家饰品店中,这也成了他们仅有的销售渠道。但是,一年下来,仅卖出去不到1000双。
何贵树说,为了尽早甩掉囤积在仓库的9000多双鞋,他在一名新华社记者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厦门集美星恩自闭症学校,在淘宝网上进行爱心义卖。他将10.4元成本的拖鞋以每双9元的价格卖出,并承诺拿出其中的7元捐给集美星恩自闭症学校,2元用来偿还之前的借款和利息。
然而,网上义卖也不顺利,记者登录义卖网店,发现在“宝贝介绍”中虽然有言辞恳切的描述,但是交易记录上显示只卖出11双。
创意拖鞋为什么销不动
在鼓浪屿经营饰品店的林先生说,当初他为“厦门拖鞋”专门空出一个柜台,但是,大多数游客只是带着好奇的心态翻看了一下后,便放回原处。据店里的业务员介绍,鞋子太贵是消费者不愿买的主要原因。
在厦门某旅行社当导游的郑先生告诉记者,游客一般都喜欢把知名度高,且有特色的纪念品带回家,而不是买实用的产品。况且,“厦门拖鞋”的实用性还比不过一般拖鞋,虽然很漂亮,但穿起来并不太舒适。
小靓是重庆师范大学一名大一学生,今年和同学来厦门旅游。看完“厦门拖鞋”后,他直夸“厦门拖鞋”很有创意,“但是,我只在厦门旅游一个星期,在海边玩耍的话,我更愿意光着脚丫”。
何贵树告诉记者,当初到旅馆推销拖鞋时,对方拒绝的理由大多是,他们已经有了固定的进货渠道,暂不打算更换渠道。何贵树说,一个店铺里卖的东西很多,老板也不会投很多精力为拖鞋做推广。“旅馆有了自己长期以来的运转模式,临时要他们接受我们的拖鞋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像这些销售环节出现的问题,确实没在我们当初的考虑范围之内。”
创意计划离现实有距离
记者发现,在近万字的《厦门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公司计划书》中,关于销售计划的篇幅仅有144个字,占1.55%。计划书中的促销方式还有:参加大量同类型展出,进行招商;与境外旅游团队合作;在网上发布厦门旅游纪念设计;批发地招揽客户等。何贵树说:“这些销售方式太过理想化,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华体会平台商学系的邵老师说,当初这项创意在评奖时,就有不少评委认为创意很好,但关键是如何营销,对销售环节,有的评委也提出过质疑,特别是在全国评奖的时候,对销售的质疑更多。
华体会平台创新创业园区的教师沈鸿辉说,创业计划离现实肯定有距离,再好的创意变成产品,再到销售出去,都要付出很多努力。他分析,何贵树在做拖鞋时有些盲目,当时他已毕业,而且没有征求老师的意见,其实最保险的办法是先做上几百双,哪怕成本高点也不要紧,先看看市场效果再扩大生产,而不是一下子就生产上万双。
集美大学一名学生家长刘女士介绍,在听学生说起何贵树的故事后,她专门登录过其网店,看完后认为“学生味”太浓。她说,学生动不动就喜欢把销售和“义卖”、“慈善”结合在一起,以为这样就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其实这反而让人觉得有炒作的嫌疑,信任感反而降低了。
沈鸿辉也表示,在指导学生创业时,确实发现有些学生存在浮躁心态,想一夜致富。他说,他会把何贵树的失败作为案例,供学生借鉴,以此来加强风险教育。他希望何贵树能走出阴影,取得新的成功。
在高校周围经营图文生意的公司经理黄淑平说,学生涉世不深,经常看到他们来打印一些创业计划书,其中不少创业计划想象的成分太多,还有的学生希望借助媒体来求轰动,而不注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结果是“说起来很有道理,做起来行不通”。(记者熊杰 通讯员 代国辉)《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25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