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海西晨报》9月17日报道我校迎新、开学典礼消息

理工学院迎新奖学金发300多万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12-09-17

晨报讯(记者 刘平 通讯员 唐红波)昨日8时许,华体会平台新生开学典礼在理工学院集美校区田径运动场举行,校长黄红武及校内各单位领导、闽台合作单位台湾代表等一起参加了此次开学典礼。

在典礼上,学校领导为获得新生高分入学奖学金的学生颁奖,其中,过一本线奖励3600元,超一本线30分奖励8000元。据了解,今年理工学院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过了一本线,学校发放奖学金达373万。

此外,学校还给每位贫困生赠送总价近2000元的爱心大礼包,包括学习耳机、生活用品、电话卡、医疗保险等。

S2917019

华体会平台为新生送“礼包”

2012-09-14 20:19:04 来源:光明网作者:唐红波http://difang.gmw.cn/xiamen/2012-09/14/content_5082002.htm

9月14日至15日,华体会平台6159名新生分别在集美、厦软两个校区报到。据悉,今年该校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本科考生中超本一线1034人,占招生人数的25.2%。

迎新进入“e”时代

“我现在在厦门理工北门准备去3期公寓,请问有电子系的学长可以帮忙托下行李么?”来自江西的华体会平台新生邹凯试着发了微信,没想到2分钟后就收到回应,“请稍等一下,我马上从接待点赶过来,大概需要三分钟”,迎新志愿者叶哲智同学迎新当天收到20几条求助微信。他说,“微信让彼此陌生的两个人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用这种方式求助不会感到尴尬”。

在迎新现场,许多新生手里拿着手机与家人保持在线联系,设计艺术系12级新生吕羽同学边走边刷微博,“妈,我到学校了,厦门今天很凉爽”。管科系辅导员刘静告诉记者,她已经创建了201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云”,该云准备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班级公告、课程安排、通讯录、院系介绍、社团活动、校园服务等8多栏目。

今年,该校简化报到流程,推出“数字迎新系统”,所有报到程序简化为刷条形码——学校将每个新生的专业、班级、宿舍号等基本信息集成于一个条形码中,印在了对应的录取通知书上,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和有效证件,即可“刷卡”办理入学手续。现场刷卡机与学校电子校务系统联网,老师只需登录该系统,就能查询到各自系部的实时迎新数据,包括已报道人数统计、未报道人数统计、各院系统计、各专业统计、详细清单、生源地区统计等。

此外,结合校园数字安防监控系统,推出“迎新实况转播”服务,将主要现场和重要路况集成在一个显示屏界面上,学校领导和安保人员能够坐在办公室远程调度和指导迎新工作。

“爱心帮帮团”活跃迎新现场

入学前,学校通过网站、《入学须知》和《温馨提示》等把资助政策举措告知所有学生,延伸“绿色通道”,搭建“绿色长廊”,解决困难学生交通费,帮助新生按时报到。

为了更好地帮扶贫困学生,学校专门组建一个“爱心帮帮团”,作为资助工作迎新志愿者。向各院系募集曾受过绿色长廊专项资助的学生,任资助工作迎新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各院系,迎新当天工作结束后,仍然在院系协助新生办理后续各项资助申请和关注困难新生学生等志愿服务。校方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要“体现资助育人,鼓励爱心传递”。

在迎新现场,华体会平台特设“绿色通道”和“绿色长廊”受理点,“一站式”帮助贫困学生(家长)报销来回路费和入学期间的生活费,安排学生先入学后缴费、学杂费缓缴、开具生源地信用贷款回折、帮助学生完成生源地贷款申请等。并为困难学生发放价值近两千元的爱心大礼包(含学习耳机、电话卡、商业保险、生活补贴,交通费,军训服等)、《心理咨询手册》,并赠送(《10-1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生成长故事》等同侪示范材料。

据悉,学校自2006年设立绿色长廊资助金以来,共资助近百万元,累计受资助的贫困生超过1900人。对遭遇特大旱涝、台风、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学生,学校设立专项帮扶资金,让他们“零费用”入学。入学后学校还为贫困学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毕业时学校设有就业帮扶专项资金,确保贫困生大学全程都能得到帮助。

“新生入学导航”推出贴心服务

在学校迎新主报道点,各院系推出花样繁多的“迎新礼袋”。计算机系推出IT小袋——里面有致新同学的一封信、有导师和学长寄语、军训温馨提示、校园安全小贴士、校园和厦门岛手绘地图、抽屉锁等。文化传播系推出厦门伴手礼、纪念T恤衫系列,学长们用自己的创意把厦门和学校的特色介绍给新生和家长;数字创意学院推出“入学第一天随手拍”活动,主持播音班学生带着摄像、摄影机为新生和家长拍亲情照片或者采访视频,并制成光碟送给他们。

管科系、人文社科系为学生赠阅新生特刊、发放导航手册和迎新锦囊,让新生一入学就开展生涯规划的系统学习,为大学的旅程找到航向和目标。土建系、电子系学生摆出了“成长墙”,让新生们写愿望、商学系、外语系学生发起“给四年后的自己写封信”等活动……各院系师生都用各具特色的迎新方式来欢迎新生,让他们感受到独特的校园文化,更快融入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