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奇迹没有发生 那就去创造一个
厦门网2012-10-2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21022/201210/t20121022_2681469.htm
文/图通讯员唐红波记者陈满意
大学生就业难,国家和政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华体会平台的黄鹏程就走上了这条道路。大学期间,他创办校园杂志,毕业后到大公司潜伏卧底,最终自主创业,团队成员从最初的5个发展到12个,年利润近50万元。昨天,他的公司迎来了一周岁生日。

创奇的五位核心成员,右三为黄鹏程。
自办校园刊物贴钱赚吆喝
黄鹏程是华体会平台2007级多媒体制作班学生,从小喜欢摆弄机械零件,搞点小发明,中小学时代多次获省内外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大学里“也不安分”,除了在团总支学生会做学生干部,大二时还在他就读的软件学院创办了“866大学生素质拓展协会”。
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协会、记录社团生活,协会成员决定创办校园刊物《创奇》,刊名意即“如果奇迹没有发生,那就去创造一个”。为了筹钱印刷,社团60多名成员除了每人缴纳10元入会费外,还分头跑学校周边的店铺拉赞助,但因刊物发行量小,商家并不买账。于是大家动员亲朋好友帮忙,并利用专业所长,为人设计广告招牌、名片、网页等创收,刊物总算顺利印刷发行。
刊物定为月刊,第二期学生们拿着样刊沿街“讨广告”,学生街的小店铺、招待所、餐馆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予了100元-500元不等的广告费。社团成员还依托厦门市红十字会等组织筹办小型义卖活动,或者通过卖报、发传单、修电脑等兼职筹集资金,将其中的40%捐给公益事业,60%留做办刊经费。
“那个时候办校园刊物真的是贴钱赚吆喝,但是我们乐此不疲,”黄鹏程说。
校园刊物办得好引来大公司关注
《创奇》印刷出第3期的时候,发行量已经增加到3000份。可口可乐、厦门园博苑等大客户开始关注并合作。《创奇》工作室成立后接到的第一笔超过千元的订单来自厦门中智信公司。黄鹏程至今清楚记得第一次去公司谈判的情形,“报价时,我们也没想过市场价是多少。企业老板给我们报价,说出第一个数字4时,顿了一下,我们还以为是400元,没想到,对方说出的却是让我们很惊讶的4000元。”
后来,他们打听了市场行情才知道,4000元其实只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但他们还是很开心。后来,中智信公司也成了团队的常客。
当老板先做卧底摸清行情再创业
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毕业就意味着面临失业,“如果没有工作经验,毕业后就创业,和人谈判时,你会怯场,见识、阅历等都不在一个层次上。”黄鹏程坦言,自己虽然希望毕业后马上创业,但还是理性地选择先去同行业打工或者兼职,先探探路摸清行情再做决定。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厦门广告业界颇有名气的厦门大界营销策划公司工作。
刚开始,黄鹏程只想着锻炼一下自己。于是,他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赏识。这一年里,黄鹏程对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与传播、团队协作、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还积累了一大批客户资源,这些逐渐唤起了他的创业梦想。
正式注册公司第一年利润近50万元
2011年,黄鹏程召集了《创奇》工作室里的几位核心成员,于去年10月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
公司承接的第一个大订单是厦门一家玩具企业,黄鹏程利用自己手头的厦门科技馆客户资源,为该企业推出了系列产品整体营销策划方案,打造出“科普星”益智玩具系列品牌,并利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进行大型展销活动。据介绍,这个项目为该玩具企业创造了近千万元的销售收入,企业便聘请创奇为其品牌战略顾问,每年给20万元。第一年,公司年利润近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