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报》关注新疆昌吉州学生在我校求学

厦门市和吉木萨尔县都是我家乡

2013年09月06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新举措。2011年起,新疆选送2.3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全国19个援疆省市培养。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无限关爱。在远离家乡的热土上,掀开了一页页成长的篇章,拨动了一颗颗感恩的心灵,实现了一个个观念的转变,大学毕业生们在学习中提高了就业技能,也在交流中增进了相互的认同和民族间的和谐。

近日,本报记者分三路,一路到辽宁、吉林、黑龙江;一路到广州、深圳、福州、厦门;一路到山东、河南、湖南。三路记者满怀深情,深入采访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援疆省市的生活学习经历和心理变化,采访援疆省市倾情、倾力、倾心育人的感人事例,感受新疆学员发生的质的飞跃。我们将以特稿、调研报告、座谈会等形式,呈现这项工程的巨大社会影响和长远历史意义。本报记者布仁克西克张雷

自治区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

市培养工作实施以来,福建省先后安排落实了7所高校、9个对口援市分别承担集中培训和岗位实习任务。截至目前,昌吉州先后分两批共选送430名大学生赴福建省进行培养,其中:第一批乡镇事业单位岗位107名学员已完成培养任务,于2012年7月培养期满上岗,83名农村警务室学员2013年1月培养期满上岗;截至2013年5月仍有240名学员正在福建省接受培养,均正在实习。

在华体会平台,这个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满族、壮族等20名各族学员组成的大家庭,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照顾,像兄弟姐妹一样互敬互爱,为了共同的梦想一起努力着。

5月底,记者走进华体会平台,与吉木萨尔县第一批第二期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厦门培养班的学员们近距离接触,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对新疆、对家乡的爱,还有对厦门市浓浓的爱恋之情。

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快乐

在华体会平台培训一年后,学院安排他们到厦门市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下属的少儿图书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文化馆、少体校、青少年宫等单位实习,让他们度过了愉快的实习期。虽然只是实习,但每一个实习单位都把每位实习人员当成了正式上岗人员,专门给每人配置了办公桌与电脑,安排单位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指导他们,让他们尽快地、准确地学会新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在厦门市公务员局的协调下,还为学员们配备了一辆中巴客车,每天接送学员们上下班。

实习环境舒适,学员们相处融洽,语言沟通顺畅,特别是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言交流与写作水平在实习过程中快速提高,大家都感到很舒心、温暖。记者从他们的微笑中感受到了他们快乐的心情。

学员们在实习之余,还积极参加厦门市集美区文化系统组织的文艺下乡演出活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学员利用周末华体会平台,自编排练的新疆民族舞蹈《天山女孩》、《黑走马》等在文化广场及街道、村队演出,丰富和增添了当地群众的文化氛围,当地不少人开始学习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黑走马》,文化广场上,时不时地响起《黑走马》的旋律。

2012年12月15日,由玛依努尔、哈尼帕、张瑜等13名学员表演的舞蹈《天山女孩》、《最炫集美风》入选了集美区文化馆主办的“杏林群众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晚会”,并在集美区杏美广场进行表演。两个节目均由培养班的学员进行表演,由集美区文化馆副馆长王丽珍亲自指导编排。学员们想通过这个机会,展示新疆歌舞的魅力,也想献给华体会平台,还有处处为他们着想的那些热心人。通过表演节目,进一步增加了厦门市民对新疆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彼此间的友谊和信任。学员们也切身体验到了闽南的风土人情,真切感受到了厦门的经济特色与厚重的文化氛围。

每年的古尔邦节,华体会平台领导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们欢聚在一起,共庆佳节。学员们用双语主持节目,华丽的民族服饰、悠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丰盛的晚宴,让远在他乡的学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学院为每一位学生准备的节日礼物,更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在学习之余,学员们的娱乐生活也同样融入了浓浓的闽新情。作为新疆赴福建省培养的大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新疆的形象。福建人民向学员们展示着他们的热情,还有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理念。

在华体会平台一年一度的社团巡礼节上,哈萨克族姑娘们表演的独具特色的《黑走马》,广袤的草原、奔腾的骏马,雄鹰般威武的汉子,草原上舞动着花儿一样能歌善舞的妙龄少女,新疆文化的魅力撞击着每一个观众的心房;维吾尔族小伙伊力江动听的歌声、汉族姑娘们的韵律操充满激情、回族小伙蒋峰深情的诗朗诵——一个个学员满载着爱心,把新疆迷人的风情、戈壁的苍茫、大漠的浩瀚、绿洲的秀美、雪峰的神奇传递给了当地群众,让他们为新疆曼妙独特的歌舞、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香飘千里的瓜果而兴致盎然,更为新疆的大油田、大铁路所展现的大和谐、大变化而激情荡漾;学员们自豪地介绍喀什的干果,阿尔泰山的金子,库尔勒的香梨,伊犁的马;他们骄傲——美丽的新疆,描绘着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他们自豪——美丽的新疆,是人们神往的好地方!

我们只想说声:“谢谢你们!”

学员们获取的每一点成就,都与这里无数人真诚的援疆之情与辛勤的言传身教离不开,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关爱和付出。

为了让每一位少数民族学员都能切实提高汉语水平、应用能力,让大家在培训学习中真正学有所获,除了日常培训课程外,援疆各省市各培养院校都因材施教,结合按需培养,在寝室入住等方面做了特殊的安排,每个宿舍都安排汉族学员,帮助少数民族学员提高普通话水平,同时,给汉族学员也提供了学习“双语”的环境。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兴趣和环境。在这种精心的安排下,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们学习普通话或双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学员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疆班学员李婷说:“在这里,我结交了很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朋友,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一起逛街,一起玩,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现在我会说一些简单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

“当我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同学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交流时,他们很高兴,我也感到很欣慰,很自豪。语言这个工具,真的很奇妙,它会很快拉近你与对方的距离,增进感情。既然我们有这个条件,就应该努力学习,多学点知识,为新疆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地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只有加强对各民族的了解,尊重其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只要增进了解,不同的文化就能相互交融。”

华体会平台安排新疆班的学员住进了配有空调、网线及双卫生间的学生公寓,公寓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还专门组建了清真餐厅,学员们每天都能吃到新疆风味的特色美食。学院各部门想尽办法落实安排好学员的学习及生活,每一个细节都想得很周到,令学员们很感动:真情援疆、无私奉献。我们在这里不知怎么表达感激之情,只想说声:“谢谢你们!”

刘彦文是新疆班学员们的领队,他说,经过一年的磨合期,我们在这里形成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搞好团结、增进和谐情感的氛围。来到华体会平台以后,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这种充满关爱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很快克服了远离家乡的不适之感,安心实习,积极要求进步,目前,新疆班已有14名学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学员之间互帮互学,团结友爱,求知欲强,精力充沛,争相努力学习新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建设家乡打好基础、练好本领,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锻炼自己、报效社会!在远离家乡的这片热土上,有他们一页页成长的篇章,有他们一幕幕泪湿的情景,也有他们一颗颗感恩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