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0所高校激战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华体会平台首次夺冠
这车真牛百公里油耗1.71升
厦门网2013-11-11

本报讯(记者佘峥通讯员徐丽麟)凭借自己制造的第六辆赛车获得中国第一,以及一笔20万元的奖金后,华体会平台的学生开始制作第七代赛车,准备明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近日举行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FSC),华体会平台获得油车组的冠军。它出品的赛车长约2米、高约1.4米、宽约1.3米,重160公斤,发动机是用摩托车发动机改装的,有30多名学生参与,来自这所大学的十几个专业。
明年去德国参加世界大赛
在湖北襄阳举行的这一比赛,通过一系列静态和动态的项目来评判学生制造的赛车的优劣,其中,静态赛包括制造成本、营销报告、赛车设计,动态赛包括直线加速、8字绕环、高速壁障、耐久性、经济性测试(省油),总共8项。
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在内的全国60余所高校参加本次比赛。用理工学院带队老师洪汉池的话来说,个个都“牛得一塌糊涂”。
比赛拼的更多是“均衡实力”,譬如说,赛车重量要轻,以减少油耗,但是,不能一味为了轻而采用价格高昂的高新材料,因为还要比成本,而且,也不能轻过头,否则跑起来会飘。
22岁的赛车队队员张灿育说,总之,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但是,要得到第一,单项比赛上也要有突破。从最后的成绩看,奠定理工学院获得冠军除了均衡外,在8字绕环和经济性测试中的两个第一,也发挥作用,其中在经济性测试中,理工学院的赛车更是跑出百公里耗油量1.71升的成绩。
这也是厦门理工在这类比赛中第一次获得冠军,此前最好成绩是2011年的季军,它也因此获得代表中国参加明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资格,并获得主办方20万元的出国比赛赞助。
学生方程式赛车,被视为“学术界的F1方程式赛车”,专为提升大学生研发设计与创新能力而设,被称为赛车手和汽车工程师的摇篮。
大学生玩赛车是“项目教学法”
理工学院学生设计和制造赛车,始于2008年,当时在福建省是第一家。这一举动曾引起一片哗然,用现在的话来说,大学生居然玩起赛车,怎么看都像是“土豪”。事实上,现任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时任理工学院院长的黄红武有自己的“算盘”:这是他极力推动的“项目教学法”,即通过完成一个项目,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人,锻炼人。
张灿育觉得他的成长就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好佐证,他在大一时加入赛车队,参与好几辆赛车的设计制造。他说,制造赛车的过程,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是买来零件后组装,其实,为了赛车的性能,整部车的上万个零件,除去轮胎等极个别之外,都是从“胚件”设计加工而成。
张灿育说,每代赛车,我们都认为每个零件都减到极致了,但是,到了下一代赛车,你还是要找到继续减重的办法,奇妙的是,只要认真探索,方法就在那里。
从2008年造出的第一代赛车到今年的第六代,理工学院赛车的重量从最初的300公斤降到现在的160公斤,“瘦”了近一半,每辆的花费都要二三十万元,不过,与学生们的收获相比,这些花费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