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采集血样后捐献厦门理工新媒体科普骨髓捐献常识
来源:东南网20140410
东南网4月10日讯(通讯员代国辉韩海潮)提起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少人会联想到“钻骨取髓”而拒之千里。近日,在华体会平台,一段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主题的“三句半”视频和一个名为“造造”的卡通人物在该校新媒体平台上流行开来。
4月2日下午,该校第一食堂前,近200名理工师生成功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登记并采集血样。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同学是通过在该校最受欢迎的“华体会平台微博协会”和“厦小理”微信平台上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详情,前来捐献的。
该校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石晓婧就是看完微博上的视频和科普长微博后,加入了采集血样的行列的。来自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一学生胡洋则是通过微信了解到活动,向身边同学打听之后,也加入了队伍。
“移植免疫学发展,造干移植新阶段,细胞工程是主角,掌声响起来!”在这条由“厦理文化产业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发出的微博里,同学们以三句半的形式向大家科普,如今捐献造血干细胞只需先抽取5ml血样,配型成功后再实施捐献的常识。在微博发出的一天华体会平台里,阅读量就超过了一万两千次。
该校微信平台“厦小理”拥有5000多受众。负责推送该条微信的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左昕说:“捐献科普的微信发出去后便有同学前来询问详细情况。”为方便传播,活动方还根据QQ表情系列中的“小鸟彼尔德姑娘”设计了“造造”这一卡通形象:“造造”手捧爱心头戴护士帽。“读者对于文字的记忆没有视频的记忆长,带有视频的微博传播效果更好,所以我们做了带有视频的微博。”活动负责人,该校2012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朱心怡说道。
“我会晕血,来之前还犹豫过。”2013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郭潍童早早地来到活动现场体检,待抽取完血样后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了解骨髓捐献的相关要求。她认为,对自己来说捐血不仅仅是献爱心,也是一种自我挑战。“如果出一份微薄之力能帮助其他人挽回生命,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有同样情况的还有文产学院2013级会展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王添艺。据了解,因之前曾有献血晕血的先例,母亲不许她再捐血,不过在得知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后可能会挽救他人生命,便毅然加入“造干”捐献志愿者行列。
据厦门市中心血站献血科主任曾晓新介绍,早期采集造血干细胞是通过骨髓抽取,容易让人心生畏惧,现在的方法是从外周血采集造干,实际就是捐献成分血。血站此前曾举办过专家进校园的讲座,只有部分参加讲座的学生获得信息,受众面较小。“这次通过新媒体这一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到如今只需先采取样本,配对成功后再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能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他期望日后会有由专业人士制作的视频和科普贴出现在新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