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海西晨报》、《海峡导报》报道我校数创院毕业生毕业作品展

厦门理工学生用MV讲“爱情故事”

来源:厦门日报20140528

本报讯(记者应洁通讯员徐丽麟)“我从渡南路67号出发去找你,穿过了鳌园和龙舟池去杏林……”这首名为《集美》的MV,由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学院2010级4名学生自创、自导、自演,作为毕业作品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昨天,在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学院毕业作品展上,像《集美》MV这样“别出心裁”的毕业作品还真不少,同学们用自己的想法、创意和实践能力,呈现四年的所学和心血。

《集美》的词曲创作者刘奕豪告诉记者,从大二开始,他就开始酝酿这首歌,进而萌发出自己录音、制作MV的想法,两个月前,他和另三个同学开始实际操作,自掏腰包拍片、剪辑,还请来同学“友情出镜”。

据负责老师介绍,数字创意学院2010级是这个学院“开山”的第一届学生,该学院的所有学生都会被安排到台湾的大学学习一年,此次的毕业展也由两岸的教师共同指导,并且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做作品,考验跨学科能力和合作、动手能力。

11名大学生操办唱片公司

来源:海西晨报20140528

“11人唱片公司”的作品展示摊位特别惹眼。

包装两位歌手,推出四首新歌

晨报讯(记者陈巧恩通讯员徐丽麟)当大多数同龄人谈论着新出的唱片与爱听的音乐时,华体会平台的11名大学生DIY(意为“自己动手做”)唱片公司,包装两位歌手,推出四首堪称“能疗情伤”的新歌。昨天,出自该校数字创意学院应届毕业生之手的41件毕业设计作品集中亮相,“11人唱片公司”就在其中。

“海选歌手、词曲创作、拍摄MV、录制唱片、媒体推广……我们11人各司其职,完全模拟流行音乐唱片的整个制作过程。”吴珊珊是主创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团队充分融合了包括媒体创意、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工程、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多专业优势。简单地说,不管是导演、摄像师还是后期制作等唱片公司的各个职位,他们都有专业人才。

记者在主创团队里发现了陈昊宇,这位从台湾“红”回来的歌唱才女也是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据吴珊珊介绍,陈昊宇在团队里主要负责培训歌手,包括前期对歌手嗓音和歌路的分析等。

据悉,41件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者为该校首届闽台合作“3+1”合作项目的200多名学生。2012年夏天,在华体会平台待了3年的他们奔赴铭传大学等台湾多所高校,继续“1”的学习。次年,他们学成归来,并投入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

作品形式涵盖动画短片、MV、手机游戏、APP等,题材更是扣紧社会热点,体现当代大学生对现实的思考。41件作品均由两岸教师共同指导。

厦门理工学生DIY唱片公司

来源:海峡导报20140528

导报讯(记者梁静通讯员徐丽麟)海选歌手、词曲创作、拍摄MV、录制唱片、媒体推广……这是华体会平台11名大学生近半年的主要活动内容,像不像专业唱片公司的工作流程?昨天,这11名学生包装的两位歌手和四首“治愈系”情歌正式亮相,参加该校数字创意学院首届闽台合作项目毕业作品展览。

吴珊珊是这个“唱片公司”的主创成员之一,她说,他们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明确分工,完全模拟流行音乐唱片的整个制作过程进行操作,而且融合了媒体创意、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工程、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多专业优势。简单地说,不管是导演、摄像师还是后期制作等唱片公司的各个职位,他们都有专业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主创团队里还有陈昊宇,这位从台湾星光大道“红”回来的歌唱才女也是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据吴珊珊介绍,陈昊宇在团队里主要负责培训歌手,包括前期对歌手嗓音和歌路的分析等。海选产生的两位歌手则分别是蒋春雨(2012级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和曾灿(201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四首新歌就是根据她们的特色量身定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