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平台:党建引领 AI赋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来源:新福建 2025-04-23
华体会平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发挥人工智能等专业优势,强化党建引领,紧密对接厦门电力电器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开展人工智能“三+”赋能行动,做强产学研融合,推动“AI赋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坚持“AI+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把“AI+思政教育模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组织召开“AI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师研讨会、“AI赋能学生工作”辅导员集体备课会、“AI赋能课程思政”研讨会等,积极引导师生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应用场景。师生党支部围绕《哪吒2》、宇树机器人以及DeepSeek等社会热点问题,将其背后的科技、明星先进事迹融入学生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工作。人工智能系党支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等师生党支部持续开展“AI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进社区、“AI赋能学生成长成才”分享会、“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主题年级大会等系列活动,激励电气学子勇于创新、提高本领、投身科技、立志报国。

开展人工智能系党支部开展AI赋能进社区活动
坚持“AI+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引导教师主动顺应数智化时代,践行与完善“三观贯通、四元耦合”的专业建设模式,加快推动电气类、自动化类等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郑雪钦老师主讲《电力电子技术》、孔祥松老师主讲《现代控制理论》两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率先构建课程知识图谱,推动AI赋能一流课程建设。学院还邀请智慧树专家做“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及教学应用”主题讲座,教师党支部组织开展了“AI赋能下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I赋能教学与科研案例研讨会”等活动,鼓励教师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推动课程建设的迭代升级。2024年,学院“党建引领、三融并进、四链赋能:电气、自动化类新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和“聚焦需求,三链融通:电气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十二年探索与实践”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本科生和研究生二等奖各一项,教学成果奖数量位居全校前列。

开展 “AI赋能教学与科研案例研讨会”
坚持“AI+创新创业模式”创新。学院党委将双创竞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与应用,邀请宏发股份黄焕洲先生、党的二十大代表、优秀校友陈梅等,通过“名师专家讲”“企业精英谈”“朋辈同侪说”“优秀校友享”等进社区、进课堂等方式,对双创人才进行指导。发挥学院周承仙和田洪两个厦门市“职工创新工作室”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双创先锋工作室”等,遴选“电气之光”,深入挖掘双创指导教师、学生双创达人的典型案例。

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优秀校友陈梅深入学生社区
近五年,电气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等国家级A类以上学科竞赛上获得国家级奖项160余项,参与授权的发明专利20余项,年均培训受益300余人。学院的竞赛获奖的加权分和生均分均排名全校前列,超过全校平均生均分值30多个百分点,助力学校五次蝉联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第一。
原文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370/3246173.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0&linkV=174537249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