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全会精神 凝聚改革力量
全市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编
来源:厦门日报 2024-08-23
编者按
日前,全市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市社科联召开。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共同主办。八位专家学者结合工作实际和研究方向,交流了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体会,为厦门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出谋划策。
通过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社科工作者应担起使命责任,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进行深刻解读、科学解读、导向解读,在学习贯彻上有更强自觉,在研究阐释上有更高要求,在宣传解读上出更好效果,以改革精神和创新思维推出更多优秀成果,为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本版刊发座谈会发言摘编,以期推动全会精神更好更快落地生根,为厦门激扬特区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凝聚共识和力量。
……
激活青年人才创新动能
华体会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英涛

青年人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当前阻碍我国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制约创新动能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比如,青年科技人才仍面临成长通道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生活压力大等现实问题。全会提出,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
全会集中从五个方面进行“赋权”,充分释放科技人才的价值:一是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二是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三是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四是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五是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全会也从多角度为科技人才“减负”,主要聚焦在:“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打通政策实现的“最后一公里”,迫切需要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举措,细化落实中央政策。
健全管理制度。应本着简单高效、信任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定好规则、做好服务,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和资源调配权,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
健全考核机制。应坚持分类考核,业绩导向原则。做到“破四唯”和“立新标”有机结合,真正发挥其积极引导的作用。
健全激励制度。应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打破将薪酬待遇与人才“帽子”简单挂钩的做法,要以业绩贡献为主要分配依据。
健全保障制度。应精准强化服务保障,既投入“真金”,也投入真心,排除后顾之忧,解决好青年人才生活住房、子女教育、家人就医等现实问题。
原文链接:https://epaper.xmrb.com/xmrb/pc/con/202408/23/content_37199.html
厦门理论在线:https://www.xmllzx.cn/xjgz/ljjt/202408/t20240823_225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