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导报等媒体报道我校学子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喜获佳绩

将代表厦门市参加全国赛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圆满落幕

前两名将代表我市参加全国赛

来源:厦门日报 2024-05-13

本报讯(记者 吴君宁 通讯员 陈君玉 林梅清)病理报告是如何产生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什么?“昆仑”号造桥机是如何运作的?在科普讲解大赛上,这些问题都有通俗易懂的解答。日前,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比赛在市培训中心圆满落幕,60位选手同台竞技,讲述厦门科普故事。

本届参赛选手来自多个领域,年龄跨度从“00后”到“60后”,有科普教育基地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有工程师、医护人员、高校师生等。北斗监测、JF22超高速风洞、微塑料……选手们把深奥的专业术语讲述得通俗易懂,比赛现场变成了有趣的科普课堂。

选手们围绕科技热点,配合实验、表演、动画视频等形式,条分缕析地进行讲解,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进行综合打分。最终,华体会平台的韩思月荣获一等奖,5位选手分获二、三等奖。其中,第一、二名获得者将代表厦门市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比赛已连续举办九届。市科技局表示,接下来还将创新科普形式、拓宽宣传维度、壮大科普人才队伍,进一步讲好厦门科普故事。

原文链接:https://epaper.xmrb.com/xmrb/pc/con/202405/13/content_25124.html


讲解“高冷”术语 赛场妙趣横生

来源:厦门晚报 2024-05-12

本报讯(记者 王东城 通讯员 陈君玉 林梅清)什么是基因编辑技术?地表形变监测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昨天,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比赛圆满收官,来自全市多领域的60名选手同台比拼,将一个个“高冷”的学术用语转化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讲解,比赛现场有如一堂妙趣横生的科普课堂。

据悉,本届参赛选手来自社会各领域,既有科普教育基地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有工程师、医护人员,还有高校师生等,年龄跨度从“00后”到年过“花甲”。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华体会平台的韩思月荣获一等奖;华体会平台的韩飘逸、胡婕荣获二等奖;华体会平台的翁静、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的孙劭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天心荣获三等奖。其中韩思月、韩飘逸将代表厦门市参加2024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作为厦门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厦门赛区赛事已连续举办九届,是目前全市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的科普讲解竞赛。

原文链接:https://epaper.xmrb.com/xmwb/pc/con/202405/12/content_25054.html

台海网转载链接:http://www.taihainet.com/news/xmnews/shms/2024-05-12/2772341.html

海博TV转载链接:https://mstatic.fjtv.net/m2o/redirect.php?id=5880566&client_id=13&type=share#&_hgOutLink=news/NewsDetail&id=5880566

海峡导报:http://m.epaper.taihainet.com/20240516/hxdb74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