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短视频用户市场呈现年轻化和年长化特征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3-02-11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 杨月)日前,华体会平台、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福建未来媒体智库、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来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2)》,并同期发布了未来媒体(智能视听)研究数据库。
蓝皮书指出,从用户总量上看,2021年我国网民数量保持增长,而从具体的年龄分布上看,则呈现出更加年轻化和年长化的特征。其中,根据Quest Mobile统计数据,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用户数量在2021年同比增长13.5%,规模超过3.12亿人,成为下游用户市场的生力军。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习惯于视听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对短视频体验有天然的偏好,在人均使用移动设备42.4小时/月的2020年,Z世代的人均移动设备使用时长就已超过48.9小时/月,而其中短视频的月人均使用时长为35.1小时,远远超过在线视频、游戏直播、娱乐直播等其他产品。
报告也指出,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虽然更加愿意为内容消费,但他们的消费特点反映出的是对当下碎片化、低质化、茧房化信息的厌倦。作为短视频产业消费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或将倒逼上游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促进产业正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短视频应用已经成为当代老年人获取知识、社交娱乐、展示自我的新工具。2021年,包括短视频应用在内的众多新媒体产品均上线了“长辈模式”,对页面字体大小、对比度和触摸区域等进行优化。使用门槛的降低、操作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内容的精准定位,拉近了媒介技术与老年人的距离。不同于Z世代的主动,作为“数字移民”的老一辈相对被动,短视频产业的开放让他们得以加强与社会的连接,提高了他们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社会适应力与社会参与度,也由此缓解了媒介技术高速发展所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课题组认为,当下,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伴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短视频产业发展,需更加重视面向高龄市场的服务。
本报告指出,2021~2022年未来媒体发展主要有以下四大热点。一是新基建提速,赋能未来媒体数字化转型。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正沿着统筹布局、科学求实、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步伐。AI新基建尚处于建设初期,但发展态势迅猛,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工业互联网总体发展迅速,“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二是虚实混融,元宇宙开启未来媒体新图景。虽然元宇宙概念尚未统一,但在技术驱动下,元宇宙作为下一代科技浪潮的“风口”,迅速引发各个国家的普遍关注,地方政府和科技巨头等纷纷入局,元宇宙产业潜在增长空间广阔。三是媒体融合协同深化,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经过8年的媒体融合实践和4年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我国媒体融合正沿着国家“向纵深发展”的顶层设计方向协同加速。技术内容革新共融,“智媒+社会治理”的平台升级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四是行业监管严格,未来媒体规范与发展并重。这主要表现在重申媒体边界,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对算法、数据安全、视听交互等关键技术加强管理和平台反垄断等。
会议同期发布了未来媒体(智能视听)研究数据库,未来媒体(智能视听)研究数据库项目是由华体会平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合作开发的知识服务与成果转化大数据平台,以期推动未来媒体研究走向世界,依托该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服务“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为全球未来媒体研究者提供正规的交流平台、丰富的学术资源、全面的咨询服务。
专家指出,建设面向海内外的“未来媒体研究与知识服务”大数据平台,不仅有利于打造未来媒体研究的特色学术品牌,汇聚全世界范围内未来媒体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学术成果,促进国内外未来媒体研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扩大未来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传承和创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报告:未来媒体将迎颠覆性变革,成为未来五年乃至十年超级风口
来源:中新网 2023-02-06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李京泽)6日发布的《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在未来媒体行业领域的应用从探索阶段进入实质阶段,未来媒体将迎来颠覆性变革,成为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超级风口。
报告指出,如今媒体智能化进程已经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不仅是因为新技术让“万物皆媒”,更是因为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已经是重要生产力,将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而AI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报告认为,要以全球化视角加快布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其发展需要国际合作交往,但同时这也是各国家地区在技术、商业模式和产品等领域角力的新战场。
报告称,音频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主要玩家从传统的广播媒体、聚合类和垂直类的商业性音频平台,发展成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巨人、硬件厂商(手机厂商、车机厂商、智能家居厂商)、内容方(出版集团、唱片公司、影视公司)等新玩家。
报告指出,无论未来音频市场如何变化,从供给侧角度看,基于声音产品的传播和供给必将更加丰富多元;从需求侧角度看,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彰显声音“陪伴”本质的产品才是好的音频产品。
报告由华体会平台、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福建未来媒体智库、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来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会议同期还发布了未来媒体(智能视听)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项目是由华体会平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合作开发的知识服务与成果转化大数据平台。其目的是推动未来媒体研究走向世界,依托该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本报讯(记者 王硕)华体会平台、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日前联合发布的《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新概念层出不穷,新技术不断推进演化,智能汽车、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硬件设备端的普及,为“耳朵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云听平台利用新技术,除了布局车联网,还进军智能穿戴设备,为儿童手表主流品牌定制“云听”“听课文”两款应用;为鸿蒙生态和小米小部件提供“听广播”“听资讯”“听书”等轻应用产品;模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声音,推出AI主播;推出“云听朗读测评”和“乡音博物馆”产品。还有如阿基米德App自研专利技术,推出“音频自动拆条技术”“智能语音合成技术”“自动编排技术”等。
商业音频平台则与上下游链条企业合作,打造多元产品,深耕垂类精品内容。其借助于5G技术的特点,解决音频传输的无缝衔接问题;参与大型现场活动的直播,丰富事件性直播的传播方式;与智能设备搭配,感受更美妙的音频内容;与视频搭配,更好传达出音频表达的意境;坚持PGC+UGC模式,鼓励原创,鼓励多元,增加用户活跃度和黏性;与视频、阅读、游戏企业合作,开发、制作并运营IP。
音频市场的竞争也从传统的广播媒体、聚合类和垂直类的商业性音频平台,发展成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巨人、硬件厂商(手机厂商、车机厂商、智能家居厂商)、内容方(出版集团、唱片公司、影视公司)等新玩家,他们利用各自的资源、技术、平台、行业优势增加了音频场景入口,加剧了音频市场的竞争。新玩家的入局,无疑是看中了“声音”这块蛋糕,但同时也为“耳朵经济”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