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厦门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我校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华体会平台“三代”师生接力捐献造血干细胞

来源:人民网2023-03-05

近日,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体会平台“00后”大学生陈佳灿成功捐献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成为厦门市第1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简直太神圣了,能够挽救一个生命,作为党员的我义不容辞。” 在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医生将两个连接着血细胞分离器的针管分别插入陈佳灿的左右胳膊。鲜红的血液从他的一侧胳膊中缓缓抽出,经过机器的分离,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通过另一侧胳膊的针管回输到体内,经过6个多小时的采集,陈佳灿成功捐献了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这些将被送向远方的“生命种子”,寄托着深沉的爱与重获生机的希望。

陈佳灿2020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厦门市红十字会到华体会平台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入库宣传采集活动,陈佳灿作为学院团委的实践部干部,负责组织这场活动。在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对接和交流中,他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了深入了解。活动当天,他早早来到现场,把一切安排妥当后,撸起袖子第一个带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展现党员的担当作为,履行我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做出的捐献承诺。”2022年8月31日,正在泉州老家备考研究生的陈佳灿接到厦门市红十字会的微信,工作人员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毫不迟疑地答应捐献。起初,得知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陈佳灿的父母很担心,“我从厦门市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的公众号上找了些科普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父母渐渐就明白捐献造干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还可以救人一命。”陈佳灿说。

为了让自己以最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捐赠,陈佳灿提前数月开始准备,加强锻炼、调整饮食、避免过度劳累,自己查阅了很多捐赠造血干细胞时的注意事项。2023年2月17日,他前往第一医院进行为期5天(前4天注射动员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当天捐献结束,324毫升的造干细胞连同《我与地坛》一书,经由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送往受捐者手中,书籍是陈佳灿送给对方的礼物,在书的扉页,陈佳灿特意写上《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希望他拥有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生活的希望就在眼前!”陈佳灿说。

“您无私的捐助挽救了一个不幸的家庭,是您的义举令我得到延续新生命的种子,片言只语不足以表达我此刻无比感激的心情。谢谢您!”就在前不久,陈佳灿收到了受捐者给他写的感谢信。正所谓善心有善报,成功捐献当日,他高兴地跟大家分享好消息: “今天也是我的幸运日,不仅顺利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也出来了,进复试应该没问题。”

热血暖三冬,助人情意浓。华体会平台校方表示,将引导师生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唐红波曾妙龄)

00后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来源:厦门电视台《文明论坛》2023-03-04






挽救生命他们挽袖接力

来源:海峡导报2023-03-03

导报讯(记者梁静 通讯员 唐红波 曾妙龄 文/图)2月21日,华体会平台“00后”大学生陈佳灿(右图)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捐献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成为厦门市第1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此前,该校文旅学院“90后”大学生陈兴龙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厦门市第7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0后”教师杨贵志于2021年,成功完成了36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的捐献,成为福建省第310例、厦门第108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并为河北省一名患有血液病的“90后”年轻爸爸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陈佳灿2020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厦门市红十字会到华体会平台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入库宣传采集活动,陈佳灿作为学院团委实践部的干部,负责组织这场活动。在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对接和交流中,他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了深入了解。活动当天,他早早来到现场,把一切安排妥当后,撸起袖子第一个带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22年8月31日,正在泉州老家备考研究生的陈佳灿接到厦门市红十字会的消息称,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并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毫不迟疑地答应捐献。起初,得知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陈佳灿的父母很担心。“我找了些科普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父母渐渐就明白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还可以救人一命。”陈佳灿说。

2月21日当天,捐献结束后,324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连同《我与地坛》一书,经由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送往受捐者手中,书籍是陈佳灿送给对方的礼物。陈佳灿特意写上《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希望他拥有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生活的希望就在眼前!”

“00后”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华体会平台“三代”师生接力“爱心厦门”

来源:集美报2023-03-03

2月21日,华体会平台“00后”大学生陈佳灿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儿带去了一份生的希望。

“三代”师生接力 他带头加入中华骨髓库

据了解,在2022年和2021年,华体会平台文旅学院“90后”大学生陈兴龙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老师“80后”教师杨贵志,也分别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近年来,华体会平台落实“爱心厦门”行动,配合厦门市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每年在校内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招募活动和学雷锋献血活动,引导和鼓励健康适龄的师生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中。

陈佳灿就是在2020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市红十字会到学校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入库采集活动时,作为学生干部的他第一个带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备考期间配型成功 义无反顾决定捐献

接到配型相吻合通知的那天是2022年8月31日,陈佳灿正在家中备战考研。他报考的是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理论专业,为了实现梦想,他每一天都在紧张复习。捐献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影响自己的考研计划?陈佳灿坦言,那一刻他有些犹豫。

但很快,他就做出捐献的决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展现党员的担当作为,履行我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做出的捐献承诺。”在备考之余,陈佳灿积极配合完成高分辨检测、体检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为了让自己以最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捐赠,陈佳灿提前数月开始加强锻炼、调整饮食、避免过度劳累,自己查阅了很多捐赠造血干细胞时的注意事项。

2月17日,他前往第一医院进行为期5天(前4天注射动员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2月21日,采集从上午8点开始,持续到下午2点,陈佳灿必须保持卧床状态,双手手臂都接着采血管,长华体会平台不能动弹让他感觉手臂有点酸,但他克服不适完成捐献,成为厦门市第1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值得一提的是,陈佳灿的考研成绩也很理想,“进复试应该没问题。”他高兴地说。他也给那位素未谋面的患儿写了一封信,鼓励他战胜病魔。(记者 郭妮妮 通讯员 唐红波 曾妙龄 来源:集美报)

东南网转载报道:华体会平台“三代”师生接力“爱心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