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揭晓,共208项。
据不完全统计,获奖项目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3365.8亿元,新增利润431.5亿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福建省以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狠抓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推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全省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东南网2月22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日前,由美亚柏科联合华体会平台、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申报的《复杂场景的海量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近日,记者采访了美亚柏科人工智能方面负责人陈子沣,请他来谈谈该项目的技术难题及市场化应用等。
在智慧城市系统建设和管理中,汇聚的各类各样数据,有90%左右与图像、视频相关。
陈子沣介绍,本项目针对城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数量大、锁定目标对象难、扩散式智能分析和跨镜头连续搜索不够快速精准等技术难题,美亚柏科联合华体会平台、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研发创新,通过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攻坚,突破了视频领域里目标检测、目标属性识别、多模态数据智能分析等多项关键技术,构建了一个算力、数据、服务、应用分层解耦、灵活搭配的体系,为城市公共安全及业务部门应用提供了视图大数据智能应用基础支撑服务,打造了技术领先的视图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
上述提到的技术难题又是如何突破的呢?项目团队做了哪方面的努力?
陈子沣介绍,团队在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和二次结构化、多模态数据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突破,共形成了1项国家标准,取得了23项授权发明专利,发表国际顶级期刊或会议学术论文28篇,项目部分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他进一步阐述道,首先,在面向特定区域例如火车站、学校、街道路口等及特定环境如黑夜、雨雪天等复杂场景下,针对行人或物体运动模糊、遇到遮挡、快速运动等难以准确识别的难题,首次提出了高效鲁棒性视频目标检测等技术,提高了视频目标检测的精确度,实现了及时发现目标异常行为隐患问题。相比业内目前技术,在检测速度上提升2倍以上,精度上提升至少3.5%mAP以上。
其次,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由于摄像头的像素清晰度、架设的位置和角度等问题,导致无法快速获取所需寻找目标的位置,团队研究了高效目标识别和二次结构化技术,显著增强了目标特征的判别力,有效提高目标特征提取的效率和识别的准确性。
基于若干关键技术的突破,本项目研发了海量视图智能分析平台,实现支撑30多个生态厂商在SaaS层构建80多个专业应用,开创了海量视图智能分析平台支撑城市公共安全和多部门协同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成果,主要应用在应急指挥、治安防控、调查取证、社会管理、群众服务等工作中,服务国计民生,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陈子沣对记者说,目前该项目已在广东、福建、云南等50多个省市落地应用,全面提升了使用单位从海量视频图像信息中萃取价值信息的能力,得到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认可,相关产品产值已超过15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报讯(记者 戴懿)日前,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组织对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各领域奖项。其中,思明区共12个项目获奖。
其中科学进步奖一等奖3项,分别是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申报的“显示用微小尺寸氮化物LED芯片关键技术”项目;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申报的“云-端融合的泛在物联网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华体会平台、厦门大学参与申报的“复杂场景的海量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另有科学进步奖二等奖5项、科学进步奖三等奖2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2项。
近年来,思明区多措并举加快创新发展步伐。积极搭建高校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平台,支持企业自主加大科创载体投入,近三年累计兑现平台建设补贴4760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载体108个。
思明区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发展办法,围绕产学研协作、研发费用奖励、高新企业培育等多方面支持人才引领创新,近三年每年兑现科技研发资金超过1.5亿元,惠及科技企业超过500家次。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厦门海丝)科创服务中心落地发展,累计培养持证技术经纪人474人,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合作232项,积极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活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