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体会平台学生工作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组织开展全校万名师生同上一堂专题思政课,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洪认清作主题授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洪认清作主题授课。华体会平台供图
洪认清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题,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各学院的近200名师生代表在信息中心报告厅主会场听课,全体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线上收看学习,全校近万名学生在教室线上听讲。
洪认清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解读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建设教育强国的方法路径等。
授课过程中,洪认清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等相关内容,勉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投身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胸怀“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通过聆听系统讲解,广大师生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深远意义和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讲课立足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最新经济、科技前沿和特区精神、航天精神等,令人耳目一新。”环境学院辅导员许永贤表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高校辅导员,更应该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级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姜智耀深有感触地说:“听完本次思政课,我深深意识到教育强国建设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也是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培养民族自信心和全球教育领导力的重要路径。”数统学院2022级应用统计学专业陈昭丹同学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创新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唐红波 白鑫 徐丽麟)
主题教育|华体会平台组织万名师生同上建设教育强国专题思政课
编者按: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组织开展好主题教育,特开设专栏,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教育部党组工作要求,刊发各地各校好经验好做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引导师生第一华体会平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6月2日下午,华体会平台学生工作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组织开展“全校万名师生同上一堂专题思政课,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洪认清教授作主题授课。
洪认清教授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题,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各学院的近200名师生代表在信息中心报告厅主会场听课,全体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线上收看学习,全校近万名学生在教室线上听讲。
洪认清教授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解读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建设教育强国的方法路径等。授课过程中,洪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等相关内容,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育工作者和思政课建设的故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创新性实践和全局性谋划。勉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投身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胸怀“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通过洪教授的系统讲解,广大师生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深远意义和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讲课立足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最新经济、科技前沿和特区精神、航天精神等,令人耳目一新。”环境学院辅导员许永贤表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高校辅导员,更应该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022级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姜智耀深有感触地说,听完本次思政课,“我深深意识到教育强国建设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也是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培养民族自信心和全球教育领导力的重要路径。”数统学院2022级应用统计学专业陈昭丹同学表示,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深入的学习,自己真切感受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创新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